北京160多万中小学生迎来春季新学期

  • 2023-02-14 08:04:42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3日,北京市160多万中小学生迎来春季新学期,这也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新学期。伴随着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各校用别出心裁的惊喜,精心设计的“开学第一课”等,欢迎同学们返校,迎接新学期和春天的到来。


【资料图】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迎接春天 播种希望

一大早,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的老师们就举着写有各种欢迎语的标牌,在校门口迎接同学们的到来。每一位同学进入校园时还能随机领取到老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小礼物——种子。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学生 刘柏泉:这里面是装着不同的种子,五颜六色的花种子,是为了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像这些种子一样茁壮成长。

在五年级5班的开学第一课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齐心协力种下花的种子,并一起为花朵命名,写下每个人的“新学期新目标”。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五年级学部主任 田晓萌:播种种子的这个过程就是孕育希望的过程,让孩子们去体会生命蓬勃生长的过程,体验和同伴合作这样一个快乐“迎接新生活,播种新希望”。

翠微小学:沐光而行 奋进新征程

重返校园送祝福,翠微小学给学生们准备了暖心的入校仪式,同学们可以选择一枚特别设计的别致兔子书签,成为“美德兔、勤劳兔、书香兔、活力兔,或者开心兔”。每张书签上还印有相关内容的名人名言,作为激励,也传递对新学期的期盼和美好祝福。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六年级学生 李喆源:我非常激动和高兴,因为很长时间和同学没有相见了,希望我的新学期学习更加有进步。

重返校园,不少学校都将“关注心理健康”列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校园生活。翠微小学的老师们就引导同学,围绕寒假实践活动中的锻炼、劳动、阅读、美德等几个板块,分享运动的快乐、劳动的收获、阅读的感悟以及身边的美德故事,传递正能量和积极心理。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德育副主任 刘茜:我们立足培养习惯,开展我们的开学典礼,也希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更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成为一个明德至翠、笃行于微的阳光少年。

五一小学:拥抱新学期 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了让孩子快速收拢心神,拉近距离感,五一小学的老师们精心策划了一场“破冰仪式”,用拥抱和握手互相加油鼓励,传递爱与温暖。

北京市五一小学学生 张紫煦:就感觉学校像家一样,同学和老师都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就抱一抱,有熟悉的感觉有熟悉的味道。

开学典礼上,学校还邀请了身为医护工作者的家长、身为教师的妈妈、既坚守岗位又支援社区的校医,作为代表和同学们一起登台,用有温度的抗疫故事勉励每一个五一学子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带着这份力量奔赴新学期。

北京市五一小学副校长 闫志玮:所以我们想应该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满心的期待,带着一种自信的、一种喜悦的心情走进校园,自主快乐地成长,同时让他在新学期能够拥抱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多措并举保障线下教学平稳有序

新学期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学期,根据校园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各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们在新学期中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新学期,师生出入校门不再需要提供核酸证明,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开学前,北京各区各学校已要求师生员工做好返校前七天自我健康监测。开学后将严格落实晨午晚检、传染病报告和因病缺课制度。学校做好教学环境卫生自查,对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厕所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进行彻底打扫,并严格落实通风、消毒制度。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五年级学部主任 田晓萌:我们在假期的时候就做好了充实的准备,比如说我们充足的抗原试剂,以及我们的消毒设备,各个方面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与此同时每一天都会对孩子进行晨午检的健康监测,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了发烧、感冒等相关症状,我们会第一时间与校医取得联系,来进行下一步的诊疗工作。

在翠微小学记者看到,学校还为每个班准备了备用口罩、消毒纸巾和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并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确保日常防护不放松。

此外,考虑到寒假休息的时间较长,一些学生身体还在恢复期,各中小学将在开学初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户外低强度活动,根据学生健康情况循序渐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步加强运动负荷,保证学生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北京市五一小学副校长 闫志玮: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健康台账,每个体育老师,包括我们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都掌握这本台账,同时,适度地适时地带着孩子开展体育健康的锻炼,有一个好的过渡,先是回归,慢慢地正常地恢复到正轨上,老师会适时地组织孩子科学体育锻炼。

(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 许浒 韩冰 郝亮 汪晓霖 董良言)

关键词: 翠微小学 五一小学 十一学校

Copyright@  2015-2023 印度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